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食盐被曝含有塑料微粒 摄入量低无需恐慌
更新时间:2016-12-29 10:14:36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华东师范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分析了从国内超市购得的食用盐后,发现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这种物质常被用于生产塑料水瓶。在样本中,还检测出聚乙烯、玻璃纸和其他多种塑料。

专家表示,食品中或多或少都存在对人体有危害的物质,只要食品是符合国家标准的,并且按照每日容许摄入量(ADI)食用就是安全的。

食盐当中发现含有塑料微粒

据报道,根据华东师范大学施华宏博士等研究人员从全国各地购买了15个不同品牌的普通食盐,从食盐颗粒中发现了用于生产普通塑料水瓶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还有聚乙烯、玻璃纸以及多种其他塑料。

其中塑料含量水平最高的是海盐。研究团队还发现,从盐湖、盐井和盐矿中生产出的食盐虽然塑料微粒含量相对较低,但也在每磅15800粒左右。

研究人员认为,塑料污染微粒源自于获取海盐的海洋环境中漂浮着的大量塑料污染物,如扔进水中的塑料水瓶,或来自使用塑料微珠作为去角质成分的洗面奶等化妆品。

同时,研究人员还表示,塑料微粒也有可能由其他途径进入食盐,包括加工、干燥以及包装等过程中。

中国食盐安全性有保障

中国食盐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如果环境受到污染,在盐的生产过程中已经最大程度地把污染物去掉了。中国盐业协会负责人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专家介绍,目前,我们还不清楚研究团队是用何种检测方式检出的塑料微粒,塑料微粒粒径范围是多少,还需要与其维系,了解相关检测设备和检测手段,看看检测方法、标准是否与国际接轨。

但从近些年食盐历史来看,还没有关于塑料微粒引发健康疾病的报告。

此外,专家还表示,海水是流动的,在中国海盐中存在的塑料微粒,在国外海盐中也存在。其实塑料微粒不止在食盐中,部分海产品也存在。

华东师范大学有关工作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施华宏研究的思路是,海洋的塑料污染跟陆地对比比较严重,会污染到海盐,并不是指中国的海盐出了问题,这是全球性的问题。但因为是中国的团队,采样受到限制,只能对中国的海域和产品采样。

摄入量低无需恐慌

作为调料,食盐在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这也使得公众担心这些塑料微粒会对健康产生影响。华东师范研究团队表示,如果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每日最大剂量食用盐测算,一个人一年将会摄入约1000粒塑料微粒。

尽管中国人的食盐摄取量普遍高于WHO规定的摄入量,不过,这依然低于欧洲人一年因为食用被污染的贝类而摄入的粒塑料微粒。

北京微量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肖宏展表示,食品中都或多或少存在对人体有危害的物质,只要食品是符合国家标准的,并且按照每日容许摄入量(ADI)食用就是安全的。

人体有自我免疫新陈代谢功能,食物所含危害品是否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关键要看剂量,例如我们烧菜时,高温下的食用油会产生致癌物苯并芘,但这并不影响我们食用。而且,食盐作为调味剂,本身使用量就少,消费者不用过于恐慌。

不过肖宏展提醒,目前国内在塑料微粒对人体危害程度的基础研究较少,食品安全标准中也并没有限量标准。这是目前食品安全中不得不面对的新问题。

各种不同组分塑料微粒的毒性、迁移路径、生命周期和生物积累规律,以及风险评估、食品卓有成就准制定等方面,这些都需要我们重视,并制定相应的规范标准。

专家还呼吁,塑料已经成为一种无处不在的污染物,要压缩塑料微粒进入食物链,努力从源头上压缩塑料的使用,并做好塑料制品的回收再利用。

怎样正确食用实验

1.食盐过多会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食盐过多可能会引起高血压和胃癌,也可能加油添醋骨质疏松症和哮喘。因此适当地压缩盐的食用量,有助于降低血压,压缩患心脏疾病的风险。

2.我们一天需要摄入多少盐

尽管我们需要盐,但目前大多数人吃得太多,远远超过了每日所需。成人每天最大的需要量是6克,孩子的需要量在2- 6克之间。食盐过多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他们的肾脏不能承受如此大的负担。

3.为什么我们需要从饮食中摄入钠呢

食盐中的钠是控制人体水分所必需的,它可以保持人体正常的血液pH值,保证神经信号的传递,帮助肌肉正常工作。

4.哪些产品中含有很高的盐分

许多人没有意识到,即食食品和罐头食品中含有大量的盐。因此,如果自己做饭的话,要注意烹调时压缩用盐量,以平衡饮食中的盐;如果经常在外吃饭的话,要注意合理点菜,以便控制盐的摄入量。

5.怎样才算高盐

选择食品时,请务必阅读食品标签。专家建议,1.25克盐属于高盐食品,0.25克盐比较合适。尝试一下,使用草本植物代替盐作为调味品,多吃低盐烹制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另外,要选择低钠盐的早餐麦片。

  • 女性健康
  • 女性情感
  • 职场风云
  • 美容护肤
  • 女性专题
  • 女性营养
  • 女性保健
  • 女性心理
  • 女性生理
  • 丰胸美体
  • 恋情故事
  • 两性情感
  • 婆媳之间
  • 家庭婚姻
  • 单身男女
  • 办公恋情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