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图】怎样去除面部红血丝? 生活8预防措施不可错过
更新时间:2015-12-15 12:02:48

怎样去除面部红血丝不要常使用磨砂型产品,以免皮肤受到伤害。撕拉型面膜也要尽量的少用。每次使用的时候可以放些盐轻轻的揉,力道不要过重,千万别用手搓,因为如果用力过重会使皮肤损伤。

所谓的红血丝现象,其实就是面部皮肤太薄而导致的毛细血管扩张之后显露在外的一种皮肤问题。一起来了解下红血丝是如何形成的。红血丝怎么赶都赶不走吗?怎样可以去除面部红血丝呢?

红血丝主要是因为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或一部分毛细血管位置表浅引起的面部现象,皮肤薄而敏感,一冷、一热、情绪激动时脸色更红。引起红血丝的原因大致分两大类型:遗传型和诱发型。遗传型多是家族性遗传,诱发型最为多见,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局部长期使用皮质类激素药物,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导致皮肤变薄、萎缩等;

2、血液循环受阻,血管壁淤滞使面部呈现一条条红血丝;

3、误用含激素或药物成份护肤品,光子嫩肤,果酸换肤等去角质治疗使皮肤角质层变薄透明,容易形成红血丝;

4、本身是敏感皮肤,对外界刺激敏感,导致未稍血管时紧时松,呈现反复淤血状态,造成血管迂回扩张,形成红血丝。

5.没有采取防晒,在暴烈的太阳下,裸露的面部受到太阳辐射对敏感的皮肤也会起红血丝。

以上是红血丝形成的原因,那么怎样可以去除面部红血丝呢,用什么可以去除红血丝呢?

1、绿豆皮去红血丝首先取适量的绿豆放入锅中用水熬煮,直至绿豆皮飘在水面上,然后把绿豆取出焙干,干了之后研磨成粉末,把绿豆皮粉中加上少量的纯净水调和,成糊状敷在脸上,每晚临睡前敷,第二日早上洗净,坚持一个月可以发现红血丝皮肤得到有效改善。

2、芦荟蜂蜜去红血丝把芦荟洗净去皮,取中间的果肉,然后在其中加上适量的蜂蜜捣烂,再倒入些许蛋清调和即可,将其涂抹在脸上,15分钟洗去。芦荟能消炎镇静肌肤的作用,而蜂蜜可以帮助滋养皮肤,水分充足的肌肤才具有更强的抵抗力,让红血丝皮肤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3、蜂蜜麦片去红血丝取适量的麦片放入面膜碗中,加上些许蛋白和蜂蜜一同搅匀,搅成粘稠状即可,用来涂抹在脸上,半个小时左右用清水洗净,可以让红血丝皮肤得到缓解和镇静,有效改善敏感状况。

4、冰糖银耳汁去红血丝把冰糖和银耳放入锅中,加上清水熬煮,煮好之后放置冷却,然后再放入冰箱中冷藏半个小时即可,取汁水涂抹在脸上,并用冰毛巾盖在脸上,这样可以帮助镇静皮肤,起到消炎的作用,让红血丝皮肤可以迅速退红。

怎样去除面部红血丝不要常使用磨砂型产品,以免皮肤受到伤害。撕拉型面膜也要尽量的少用。每次使用的时候可以放些盐轻轻的揉,力道不要过重,千万别用手搓,因为如果用力过重会使皮肤损伤。

生活中预防红血丝的小妙招

1.不要常使用磨砂型产品,以免皮肤受到伤害。撕拉型面膜也要尽量的少用。每次使用的时候可以放些盐轻轻的揉,力道不要过重,千万别用手搓,因为用力过重会使皮肤损伤。这个方法不仅便宜、润肤,而且起到消炎的作用,不过次数要适量,半月一次,不可贪多。

2.勿吃辛辣、刺激食品,辛辣、刺激食品会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这样红血丝就会更加明显,所以平时尽量少吃这类型的东西。

3.平时多运动,因为血液循环受阻也会使面部呈现一条条红血丝,所以要保持血液通畅,平时应多做一些积极的运动,另外也可每天晚上睡觉前泡一下热水脚,这也是很有效的。

怎样去除面部红血丝不要常使用磨砂型产品,以免皮肤受到伤害。撕拉型面膜也要尽量的少用。每次使用的时候可以放些盐轻轻的揉,力道不要过重,千万别用手搓,因为如果用力过重会使皮肤损伤。

4.外出要防日晒,皮肤敏感的人一定要注意防晒,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带一顶帽子也可以,不过尽量少用防晒霜等等。

5.少用化学洗面奶洗脸,建议冬季用温水洗脸,夏季用凉水洗脸,如要用洗面奶,就用那些药性温和的洗面奶。

6.注意皮肤补水、保湿,皮肤干燥不仅会使皮肤衰老,而且也是引发红血丝的原因之一。

7.适量补充一些对皮肤有好处的维生素,等等。

8.保持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晚上尽量11点前睡觉,保持良好的心态。

  • 女性健康
  • 女性情感
  • 职场风云
  • 美容护肤
  • 女性专题
  • 女性营养
  • 女性保健
  • 女性心理
  • 女性生理
  • 丰胸美体
  • 恋情故事
  • 两性情感
  • 婆媳之间
  • 家庭婚姻
  • 单身男女
  • 办公恋情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