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女人遭遇家庭暴力应先收集证据
更新时间:2013-07-25 15:10:27

家庭暴力是一部受伤女性的“血泪史”,是不少家庭婚姻心理咨询案例中处理起来比较棘手的问题。在家庭暴力这个问题上,受伤的往往是女性,常常为了孩子将来的幸福而忍着,也不离婚,然后再遭家庭暴力,就这么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本文将通过一个案例,来分析一下如果遭遇家庭暴力该怎么办?

婚姻心理咨询之家庭暴力案例回放:挨了丈夫十多年打的女人

十几年的婚姻生活使她苦不堪言。刘女士结婚已经十多年了,刘女士的丈夫经常对她恶语相向,后来甚至拳脚相加,大打出手。对于丈夫的粗暴行为,刘女士一贯采取退让隐忍的态度。每当她忍无可忍时,就离家出走一段时间,而丈夫会发疯地去寻找她。找到她以后,每次都是痛哭流涕、捶足顿胸、作揖下跪,向刘女士道歉,哀求她不要离开自己,表示没有她就活不下去。刘女士相信丈夫还是深爱自己的,也就每每原谅了他,跟随他回家去“好好过日子”。可是过不多久,丈夫又故态复萌……于是,刘女士这十几年的生活,就在丈夫的打骂—道歉—再打骂—再道歉—这个怪圈中周而复始地度过。

心理分析:这其实是“迫害者”和“受害者”玩的游戏

刘女士的生活为什么会陷入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怪圈中呢?心理学中有一种“心理游戏”的理论可以对此进行解释。心理游戏是指人们通过扮演“迫害者”、“受害者”和“拯救者”这样一些心理角色来进行的争斗。玩“心理游戏”的人,不管他想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他都至少要拉一个人,来给他当“配角”。刘女士和丈夫之间多年以来就是在玩一场如火如荼的“心理游戏”,当刘女士丈夫扮演“迫害者”对她辱骂和殴打时,她乖乖地成为逆来顺受的“受害者”;而当刘女士离家出走时,她丈夫又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受害者”,表示如果刘女士离开他,他就活不了,刘女士又乖乖地跳到“拯救者”的位置上,成为丈夫的“救世主”……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反复地扮演着自己偏爱的心理角色,按照仿佛是预先写好的“脚本”反复上演。这个“脚本”就是人的潜意识中的“生活计划”。它规定了一个人生活的主题,规定了他在现实生活的舞台上所要扮演的角色,也规定了他周围的人所要扮演的角色。所以,要想搞清刘女士的心理根源,就必须追溯她的童年生活。心理医生经过问询,了解到刘女士的父亲也有很强烈的暴力倾向,也是这样对待妻子的,刘女士可能就是从父母的生活中受到不良暗示,形成了自己的“逆来顺受”。

遭遇家庭暴力怎么办?收集证据最重要

家庭暴力是破坏夫妻感情的一个重要因素,婚姻法把实施家庭暴力作为认定感情破裂,判决准予离婚并赔偿受害人的一个法定条件。婚姻法第四十三条第三款规定:“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受害人提出请求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政处罚。”但是,遭遇家庭暴力的一方,无论是起诉离婚还是要求公安机关者,都应提供相应的证据,否则就不能得到法律的支持。因此,受害者需要注意采取以下行动并收集相关证据。

1)首先要丢掉要面子的想法,对方一旦使用暴力,要敢于敞开大门,尽量让邻居、居民委员会知道,这不但可以有效阻止暴力的进一步升级,还是重要的人证。也可以向自己一方、或者对方亲朋好友及时求助,让他们到现场或者事后向他们讲述自己的不幸遭遇;2)要有报警意识,一旦受到暴力攻击,要及时报警,派出所留存的报案记录或者询问笔录,就是日后的重要证据;3)如果身体受到暴力伤害,要在第一时间去医院,并保留下验伤报告、伤残鉴定等,以便日后向对方提出赔偿请求时使用。

总之,遭遇家庭暴力后收集证据最重要。专家给上述案例中的刘女士的建议是,重新找回自己的人生定位,修改“人生脚本”,从思想和行为上拒绝玩“迫害者”和“受害者”的游戏,态度要强硬。当丈夫痛哭流涕、苦苦哀求时,决不能心软,同时应该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围城内外的人,还有多少正处家庭暴力的苦海中呢,如果很迷茫很困惑,感到心力交瘁,就把这个问题交给家庭婚姻心理咨询师来解决吧。

  • 女性健康
  • 女性情感
  • 职场风云
  • 美容护肤
  • 女性专题
  • 女性营养
  • 女性保健
  • 女性心理
  • 女性生理
  • 丰胸美体
  • 恋情故事
  • 两性情感
  • 婆媳之间
  • 家庭婚姻
  • 单身男女
  • 办公恋情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