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中医祛斑 颜面何存?
更新时间:2012-11-10 11:56:02

用内服汤剂治疗黄褐斑需要辨证论治,但不论哪种类型,总离不开活血化瘀这一治疗原则,可采用以下基本方进行加味:

基本方法:归尾10克,川芎10克,赤勺10克,丹参15克,桃仁6克,红花6克,白芷5克。

肝郁血瘀症可出现急躁易怒,胸胁胀痛,痛经或经期延后,经血紫暗有块,舌有紫斑,脉弦涩。本症可用基本方加柴胡6克,枳壳6克,制香附6克,青陈皮各6克。

脾虚血瘀症可见面色苍白或萎黄,神疲乏力,气短心慌,饮食减少,脘腹胀满,经来延迟,经血稀淡,舌质淡,脉细。可用基本方加炙黄芪6克,潞党参10克,炒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3克。

肾阳虚寒症可见面色白,体寒肢冷,腰膝酸软无力,小便多,舌淡苔白,脉沉细,斑色深褐难治。基本方加熟附片6克,炙桂枝6克,熟地12克,仙灵脾10克,菟丝子15克。

以上各方需连服二个月,每天一剂。如有效果,可继续服用一个阶段。

黄褐斑患者应该吃什么

经过潜心研究,国内一些皮肤科和保健专家建议黄褐斑患者应该多食用以下食品,以达到一定的食疗效果。

多食柑橘、西红柿、嫩辣椒、小萝卜等含丰富维生素C的食物。因维C可抑制皮肤内的多巴醌氧化,使深色氧化型色素变淡,进而抑制黑色素的形成。

常食鲜莴苣、蛋黄、芝麻、带谷皮类等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随年龄的增长,体内过氧化脂质逐渐增多,此物质极易诱发黑色素沉着。而维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有效抑制过氧化脂质的产生。

另外,患者平时应尽量避免日光的强烈直射,少吃酱油、咖啡等带深色素的食品,同时不用激素类软膏和刺激性化妆品,以尽力降低黄褐斑的发生率,保持面部的白皙丰润。

●去斑妙方:

1)干柿去斑方:干柿子,天天食之,久食有效。功效润心肺,去黑斑。适用于面部黑斑、雀斑。

2)桃仁牛奶芝麻糊:核桃仁30克,牛乳300克,豆浆200克,黑芝麻20克。先将核桃仁、黑芝麻放小磨中磨碎,与牛乳、豆浆调匀,放入锅中煮沸,再加白糖适量,每日早晚各吃1小碗。功效润肤悦颜。适用于皮肤黄褐斑及皱纹皮肤。

3)猪肾薏苡仁粥:猪肾1对,去筋膜、臊腺,切碎,洗净,与去皮切碎的山药100克、粳米200克、薏苡仁50克加水适量,用小火煮成粥,加调料调味分顿吃。具有补肾益肤功效。 适用于色斑、黑斑皮肤。

4)牛奶核桃饮:牛奶、豆浆、黑芝麻各200克,核桃300克。将核桃、芝麻放入小石磨中,加牛奶和豆浆混匀,慢慢倒入小石磨中边倒边磨,磨好后倒入锅内煮沸,后加入少量白糖调味,也可在煮沸时,打入生鸡蛋,边搅边煮。每日1次,每次1小碗。可经常食用。

5)山楂橘皮饮:山楂、橘皮各适量,加水共煮,待凉,用纱布滤渣取汁加蜂蜜调用。

6)美肤汁:雪梨100克,甘蔗200克,葡萄300克,蜂蜜100克。将雪梨、甘蔗、葡萄洗净搅汁去渣,与蜂蜜混合装瓶备用。早晚各吃10毫升,用开水兑。

7)消斑饮:黄豆、绿豆、赤豆各100克,白糖适量。将上述豆洗净浸泡至胀后混合捣汁,加入适量清水煮沸,用白糖调味饮服,1日3次。

8)羊奶鸡蛋羹:羊奶250毫升,鸡蛋2个,冰糖50克。用清水适量将冰糖煮溶,倒入羊奶煮沸,打入鸡蛋,搅拌均匀煮沸,即可食用。

9)三仁美容粥:桃仁、甜杏仁、白果仁各10克,鸡蛋1个,冰糖10克,粳米50克。将桃仁等3味研成细末;粳米淘洗干净,放沙锅内,加桃仁等3味中药细末和适量水,旺火煮沸,打入鸡蛋,改用文火煨粥。粥成时加入白糖调匀。每日1剂,早餐食用。20剂为1个疗程,间隔5日后可接着用下1个疗程。此粥具有活血化瘀、润肠通便、护肤美肤功效。常服此粥,能减少色素斑,延缓皮肤衰老。

10)当归鸡祛斑汤

原料:乌骨鸡1只,当归、生地、丹皮、红花、穿山甲各10克,姜、盐各少许。

祛斑过程激怒温柔女儿心

传情媚眼离不开内部护理

由内分泌引发的斑点去除方法

认识祛斑食物很多种

香橙的磨砂祛斑功效

  • 女性健康
  • 女性情感
  • 职场风云
  • 美容护肤
  • 女性专题
  • 女性营养
  • 女性保健
  • 女性心理
  • 女性生理
  • 丰胸美体
  • 恋情故事
  • 两性情感
  • 婆媳之间
  • 家庭婚姻
  • 单身男女
  • 办公恋情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