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研究雀斑的专门“漂白粉”
更新时间:2012-11-10 11:56:02

漂白型膏霜不能在外出之前涂抹,因为阳光的照射下会刺激皮肤,加深褐斑。如果外出,最好是搽上一层防晒护肤霜。

如果是因为代谢障碍,肝和生殖系统疾病而引起的皮肤褐斑,则不能乱用。应请医生诊断后再用,如果是因妊娠引起的黄褐斑,那就是孕妇体内缺少维生素C的缘故。维生素C能使黑色素还原而起一种“漂白”作用,对治疗蝴蝶斑有好处。

液氮冷冻法:具体治疗程序是,冷冻时,根据雀斑的大小,选用相应的锥形冷冻头,将其置入液氮中降温约一分钟左右取出,在雀斑上点冻,直至将皮肤冻成霜白色为止,每一次约2-3秒钟即可。

其他方法,如激光扫斑、高频电治疗以及擦皮术和化学剥脱术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除雀斑验方

○洗脸时,在水中加1-2汤匙的食醋,有减轻色素沉着的作用。

○用干净的茄子皮敷脸,一段时间后,小斑点就不那么明显了。

○朱砂与蜂蜜按4:1比例,加少量护肤膏调配成糊状,每晚睡前涂搽一次,一般8-10次即可治愈。

○干姜25克洗净,晾干后装入瓶中加入白酒或50%酒精500亳升,密封浸泡15天后使用。将局部用温水洗净擦干,用消毒棉蘸上生姜酊擦患处,每天早晚各1次,治疗期间应忌食辛辣。

“雀斑脸”的化妆###

○用浅色液体遮瑕膏遮掩阴影及瑕点。

○将白色修护粉底液混合浅米色粉底,调成遮瑕膏,轻轻点在眼睛周围。小心按摩眼睛周围的皮肤。

○雀斑皮肤只需要少许干粉。可改用细小的粉刷。

○转移视线。如果面部的雀斑显著突出,以一支柔软黑笔描画眼线,把他人的注意力吸引到明眸上。

○眼线要贴近眼睫毛。用灰色及褐色,看来比较自然,切勿使用黑色,因为会与浅色的皮肤形成强烈的对比。

○涂上黑褐色睫毛液,用一支软眉刷分割眼睫毛。以软毛刷子树立眉毛,并涂上浅褐色,令眼睛看起来自然柔和。

○用玫瑰色唇膏掺杂玫瑰水,使朱唇保持湿润。要使妆容自然,用海绵块轻轻抹去多余的颜色。最后在面颊上施上锈色胭脂,使之艳光四射。

●跟恼人的黄褐斑说再见

1)黄褐斑不要这样“搬”

○使用激素类药物或含激素的化妆品

含有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外用药品种繁多,又属于OTC用药,人们可以自行购买,所以误用滥用现象比较严重。激素具有非特异性抗炎作用,早期还可抑制黑色素细胞分泌,因此初期涂抹时可有一定效果。但停止使用后色斑颜色会再次复发,甚至加重。有些人由于长期使用,对激素产生依赖性,形成激素依赖性皮炎,造成皮肤萎缩,角质层变薄,或毛细血管扩张等新的损害。

○用激光、冷冻、电灼等方法祛斑

黄褐斑不同于其他色素斑,它的成因非常复杂,治疗应该侧重于内调,不宜采用上述方法治疗,否则可能破坏皮肤疏基,使色素加深,色斑范围扩大。

○用“换肤法”进行祛斑治疗

我们的皮肤厚度只有至4毫米,表皮则更薄,不超过毫米。这不到毫米的厚度包括了十多层细胞,底层细胞和表面的角质层一面生长,一面脱落,保持着皮肤的生态平衡。面部皮肤的自然更新周期约为21至28天,皮肤角质层含有10%至20%的水分,这一切对维持皮肤的润泽,防止各种因素对皮肤的侵害起着重要的保护和防御作用。用一些含有角质剥脱剂的药物或化妆品频繁地使皮肤的角质层剥脱,会破坏皮肤的自身抵抗力,防晒作用被大大削弱,加上皮肤自身为了恢复防御功能而更多地分泌黑色素,就会使黄褐斑更加严重,甚至成为黑褐斑。

2) 黄褐斑的中医治疗方法

黄褐斑是一种令中青年妇女烦恼的色素增生性皮肤病。它的主要是在面部皮肤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色素斑,颜色多为淡褐色、黄褐色,也有咖啡色或淡黑色。一般是对称地分布在眼周围附近、额部、颧颊部、鼻旁和口唇周围,边界清楚,表面皮肤光滑,不痛不痒,没有皮屑。应用中药治疗黄褐斑可以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祛斑过程激怒温柔女儿心

传情媚眼离不开内部护理

由内分泌引发的斑点去除方法

认识祛斑食物很多种

香橙的磨砂祛斑功效

  • 女性健康
  • 女性情感
  • 职场风云
  • 美容护肤
  • 女性专题
  • 女性营养
  • 女性保健
  • 女性心理
  • 女性生理
  • 丰胸美体
  • 恋情故事
  • 两性情感
  • 婆媳之间
  • 家庭婚姻
  • 单身男女
  • 办公恋情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